上海大学:凝聚共识 擘画新局 谱写“国际化的上海大学”新篇章

编辑:
日期:2024/08/30

自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上海大学教育对外开放迈上了新台阶。学校以使命驱动,围绕五五战略把国际化的活力转化为建设一流学科的动力 ;创新引领,推动国际化治理体系、国际交流合作、涉外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四个转型,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精准赋能,聚焦学生、教师、学科三大主体,以系统思维谋划师生和学科的国际化发展 ;稳中求进,统筹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以高质量党建保障国际化工作行稳致远 ;主动作为,以追卓越、创一流的使命感塑造全球影响力。

自第三次党代会以来,上海大学凝聚国际化共识、形成国际化合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形成更全方位、更高水平、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一、以党建促发展,优化国际化治理体系

1.统筹安全与发展,推进国际化战略实施。2021年召开首届上海大学教育对外开放大会,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明确国际化战略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稳步推进大外事工作格局,有效提升学校国际化工作的管理服务能级。推动形成人人成为“国际化使命的践行者、国际化战略的参与者、国际化校园的建设者、国际化成果的享有者、国际化大学的传播者”的“五个人人”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

2022年举办“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暨教育国际化高峰论坛”,来自全球24所中外大学的校长以“面向未来的大学使命与变革”为主题,共同探讨现代大学变革发展的意义与途径,有效地增强了我校教育对外开放能力,提升合作质量效益。

2.创新国际化工作推动机制,形成全方位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学校成立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国际化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研究生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教师队伍、国际化校园建设五个工作小组,建立起高效的“校院联动,部处协同”的国际化战略推进工作机制。国际部围绕国际化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规范管理,通过推出一系列制度文件,定期召开外事院长工作会议、举办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教师队伍研讨会等举措,对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将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落到实处。

3.推进大部制改革,以党的建设推动国际化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提高治理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大外事工作治理体系,2018年国际部正式成立,下设一处一院一中心,统筹协调全校国际化资源力量。成立国际部党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服务国家大外交,围绕学校大战略”为指导思想,坚定不移推进教育对外开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意识形态主动权。统筹强化涉外意识形态监管,加强涉外培训,保障涉外组织交往、国际会议论坛举办、外籍及港澳台师生教育管理、涉外办学项目、师生出国境等国际交流有序发展。先行先试“放管服”改革。承接中外合作办学审批和外事审批权限下放,研究形成“接得住、用得好”的制度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试点经验。

二、优化结构布局,聚焦“五五战略”,深化全球交流合作

1.构建“校级战略合作、学科高端合作、区域特色合作”的全球合作网络。与55个国家和地区的254所院校或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与世界排名前200高校的合作总数增加至52所。建设全方位的合作交流机制,合作领域不断延伸扩展,有力支撑了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与中巴18所著名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和中巴商学院联盟。积极推动港澳台合作,参与发起沪港大学联盟,并于2021年成为联盟理事长单位。依托电影、美术、新闻等优势特色学科,推动沪台青年交流,助力打造“两岸命运共同体”,成为两岸教育交流的亮丽名片。

2.赋能重点发展领域,提升学科全球竞争力。学校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科技创新。紧紧围绕“五五战略”,持续聚焦一流学科建设,找准国际化的“支撑点”和“发力点”,面向“五朵金花”建设,“五大阵地”发展,通过高端引智、战略合作伙伴建设、国际合作基地建设、高水平国际会议等方式,支持重点学科的国际化发展。目前,我校在建的共有8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以及2个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在华合作国际合作基地。实施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建设计划,支持40个学科平台开展“联研、联聘、联培、联享”四联模式国际合作,以高水平国际合作为学科发展提供动力,一批学科迅速成长。微电子学院连续 2年承办教育部产学研用国际会议。与Springer Nature、SAGE、Taylor & Francis Group合作出版8种英文期刊,有力助推上海大学优势学科建设和学术阵地建设。

三、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探索涉外办学新模式

1.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助推学校国际化战略和双一流建设。四所中外合作办学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出国门留学”的国际教育选项。悉尼工商学院于2020年正式通过 AACSB(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认证,成为全国首家获得该认证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20年3月,中欧工程技术学院新增电子信息专业中法双硕士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目前学院在国内工程类中法合作办学机构中,学生获得法国工程师或硕士原文凭的比例最高。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为中国电影、电视、动画、游戏产业输出了一大批国际化的新生力量,为上海和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2022年4月里斯本学院成立,这是上海大学和葡萄牙大学联合创办,中葡两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2.以“中文 + 区域国别研究”,创新驱动国际中文教育。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在亚洲、欧洲、南美洲等地区建立5家海外孔子学院,深入推进海外孔子学院建设和特色发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规划新的孔院,进一步推进区域国别研究。2023年9月上海大学与巴西巴伊亚联邦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正式成立。自2018年以来,我校孔院相继获得了“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汉语考试优秀奖”“中文考试海外优秀考点”等荣誉奖项6次,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四、坚持“引进”“输出”双轮驱动,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1.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世界顶尖大学高端培训项目。与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10余个顶尖大学开展学分课程项目。面向未来领袖人才培养,实施“沃顿 - 上大青年领导力培训项目”、实施“钱伟长学院剑桥学术项目”,开展前沿交叉学科的项目制学习。聚焦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海外高水平大学学习项目。与世界排名前200的44所高水平大学开展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项目。开展99个交流交换项目。积极推动学校优势学科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实施双学位联合培养,本硕博层次的联合培养项目数达20个。面向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实施国际组织实习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与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4名研究生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禁毒所、联合国难民署实习,138人参与国际组织线上实习。34人获上海市高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资助,居上海高校前列。

2.积极引进国际化办学资源,提升人才培养的“在地国际化”能力。从专业课程、国际型师资和国际化校园文化三个方面全力打造在地国际化育人模式,服务中外学生全员全学程国际化培养。实施国际化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每年引进20-30门全英文外专授课课程,从“单一课程引进”到“探索本硕博贯通的国际教育模式构建”,实现国际教育资源的“移植”“嫁接”到“融合”。引进亚琛工业大学、南加州大学等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模式,结合优势学科建设探索国际化教育教学改革。开设国际化小学期,引进海外优质师资,让学生不出国门就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沉浸式全英文课堂氛围。自创办以来,已累计开设552门全英文课程,1104人次外籍教师和中方对接教师参与授课,选课学生数16892人次。同时,共举办八届不同主题的国际教育论坛,是中外师生思想碰撞的智慧盛宴。

3.培育知华友华国际人才,打造来华留学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国际学历生规模持续提升,结构质量不断优化。目前在校国际学历生2300多名,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成功举办十七届国际文化风情展,为加强中外学生互学互鉴,提升跨文化交流,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做出贡献。成功打造知华教育品牌项目,在全国树立了知华教育典范。经过我校知华教育模式培养,优秀国际学生断涌现。我校墨西哥学生逸馨和孟加拉国学生安东尼入选《百年大党 -老外讲故事》;乌克兰学生HAIDARZHI ALBINA参与新华社《奔小康路上 • 共圆小康》系列纪录片拍摄,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小康故事 ;土库曼斯坦学生克丽丝创作的动画短片《新中国之歌》引爆全网等。2022年中外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成功获得团中央立项,团队成员逸馨作为上海高校唯一留学生代表在总结交流会发言,并获媒体报道。党的二十大会议召开期间多位中外师生接受CGTN采访。上大国际学生正在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面向未来,上海大学将坚持“学校是窗口、学科是平台、教授是主角、学生是关键”的国际化发展思路。重点拓展高水平实质合作,构建起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网络,大力推进师生交流机制性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与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为提升学校全球影响力,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来源:上海大学 2024-6)